言情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言情阅读 > 瑜伽菩萨戒 > 第4集《瑜伽菩萨戒本》

第4集《瑜伽菩萨戒本》

第4集《瑜伽菩萨戒本》 (第2/2页)

这一天他要出去的时候,他母亲跑到码头上,非常的伤心,抱着张窝尼不肯让他离开。张窝尼眼看船要开了,情急之下就把他母亲推开来,他母亲撞到墙壁头就流血。张窝尼上船以后,去的时候很顺利,但是在回程的时候遇到了暴风雨,这个船就沉没了;但是张窝尼因为过去有善业力的(有福报力的人不同),他就抱着一个浮木飘到一个荒岛上,在荒岛上他累了就睡着了。睡着以后,到了晚上就醒过来,醒过来以后看到一片荒岛,在远处的地方有光明,他就往光明的地方走过去,这个时候有一个山洞,他就走进这个山洞。这个山洞里面都是一些恐怖的境界,有些人的双手被刀砍,砍了以后春风吹又生,手生出来又被刀子砍;有些人可能是口业重,舌头被拔出来切成细小块,然后春风一吹舌头又生出来,又被拔出来又被切成小块;其中有一个人头部有一个热铁轮罩在这个人头上,他全身发痛。
  
  张窝尼问:你这个人头部怎么有一个热铁轮,这么痛苦,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人说:我过去生不孝顺我的父母亲,我经常把父母亲推开,撞到墙壁头就撞破了,所以今生招感这个果报。张窝尼这么一想:诶,我离开家的时候,我母亲也抱住我,我把她推开,她也撞到墙壁流血了。张窝尼这么一想以后,他的业报就现前,也有热铁轮罩在他的头上,非常痛苦。
  
  当然,遇到痛苦,有善根的人跟没有善根的人就有差别,所以你看在菩萨的经典上说:一个成就菩萨种性的众生堕落到三恶道,他很快就弹出来,因为他容易起善心。张窝尼在这个热铁轮在头上痛的时候,他就想:「我今天造的罪业受这个果报,无量无边愚痴的众生他们也造了很多罪业,他们也要受这个果报」,好,既然这样,他就释放一个善心,他说「我希望所有众生的业都让我来承当」,就是这个地方说的「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他起这个善心以后,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他的恶心消灭、善心生起的时候,这个罪业的法就消失掉,他这个热铁轮就消失掉,他死了以后就生到忉利天。
  
  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就是说我们今天渴望成就佛的功德,但是佛的功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今天渴望吃到水果,而这个水果是由树根而来。什么是树根呢?一切众生而为树根,我们一定要用大悲水来滋润树根,才能够产生诸佛菩萨的智慧华果。所以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在龙树菩萨的《智度论》上说:「一个菩萨的第一大阿僧祇劫叫般若道,以后的第二大阿僧祇劫、第三大阿僧祇劫叫方便道」,也就是说其实般若道的菩萨在修般若的时候,你今天发诸善愿要代众生受无量苦,其实众生的苦还是不能消灭,但是你自己得到利益,你因为散发这样的善意,你因为生起这种菩提心,你自己灭罪生善,所以我们刚开始是假借众生的因缘来生起自己的善念,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自他交换就是要调整我们的心态。七重因果跟自他交换,虽然都是对众生释放善意:
  
  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偏重在事相的修行,就是我的立场跟众生的立场没有改变,但是我对众生释放善意,这个是事相的修行。
  
  自他交换:是一种理观,就是我自己的立场跟众生的立场在空性当中交换,因为无自性,所以我跟他交换:这个地方的观法不一样。诸位可以看看哪一个观法适合你,就找一个适合你的方法去修。这个地方是讲到菩提心。
  
  乙二、正知见
  
  正知见就是我们不但是心中有一个希望,希望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应该要有智慧来如实的观察生命的真相它在大乘佛法的正知见就是「万法唯识」的道理。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智慧永远是最重要的,没有智慧的引导,我们的善法不能成就波罗蜜。
  
  对生命的观察,佛陀在出世之前,印度所谓的宗教家、或者讲哲学家,他们对生命的观察有两类:
  
  一、无因缘论:认为生命只是一个偶然,生命没有任何理由,这个人他能够生长在富贵家、这个人生长在贫穷家、这个人一出生的时候脚就断了一只,这个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就像是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掉下来,如此而已。就是说生命只是一个偶然,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理由,换句话说改造生命是不可能,断恶修善也没有任何意义。当然这个思考是非常危险的,这会创造一种观念:就是生命只是个偶然,换句话说你只有今生,你有这种思考,你就很容易要及时行乐了,为了达到安乐而不择手段。这个思考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思考叫做无因缘论。
  
  二、邪因缘论:这个比较好一点,他认为生命是有理由的、有一定的轨则,但这个轨则就是有一个主宰者,有大梵天王、或者上帝,祂主宰着我们的吉凶祸福,所以我们透过对主宰者的礼拜、赞叹、归依,我们能够让自己离苦得乐。当然这样的思考是认为有因缘论,但这个因缘是错谬的,所以叫做邪因缘论。
  
  佛陀出世以后,就把这两种错误的思考推翻掉,就说出了
  
  正因缘论:正确的因缘,佛陀说:生命是有理由、有轨则的,这个轨则就是业力。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果报?就是你过去生有业力,你自己的业力创造自己的果报,说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种业感缘起的思想,如果我们今天再进一步观察,什么是业?这个业造了以后,又是谁来保存呢?我们就会发觉:其实业是由心创造的,而且也保存在心中,所以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其实关键点还是心,心为业主。所以我们追根究底十法界的差别,关键点就是「我们一念心的差别」。
  
  心的差别,我们先解释心的相貌,心的相貌有两种:一个是它的作用,一个是它的体性。
  
  先看体性。体性就是一个转,前后转变,说是法性本来空寂,我们心的相貌是我空、法空的真理,禅宗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一般总认为:我们内心的深处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我们生命死了以后,就像一间房子坏了,里面的人就会找一间新的房子住,房子是改变的,但是里面的人是不改变。我们凡夫是这种心情,就是说前一生的我跟现在的我是一样,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也一样,就是在整个流转的生命当中有一个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自我。但是这样的思考是错误的。怎么知道呢?比如说你前生是个男人,你的五蕴是一个男人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是一个男人的相貌、男人的思考;今生由于业力的熏习变成一个女人了,出现一个女人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你现出女人的身相、女人的思考,你找不到你过去生的气氛,你找不到,你前生的五蕴完全消失掉了,不管是色受想行识完全消失掉,觅之了不可得。
  
  再讲远一点,我们死了以后,由于今生持戒的因缘,来生做转轮圣王,是特别的憍慢,变成转轮圣王的身相、转轮圣王的思想,充满了憍慢。但是你要是福报享尽了以后,世间上的事情「强者先牵」,福报享尽,罪业就现前,你就变成一只蚂蚁,我是一只卑贱的蚂蚁,成天就是搬东西。所以说其实我们生命的变化,我们找不出一个不变的东西出来,不可能。
  
  所以「转」就是生命的改变是剎那剎那转变的,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没有一个自我意识。所以佛法讲空,空不是说不存在的意思,空的意思是无自性,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存在,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存在,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剎那剎那变化的点,把它累积起来就是一期的生命。这个就是我们对内心的观察,就是它有转变的体性,所以讲空。但是虽然转变,它有一种「恒」常相续的功能,「因果丝毫不爽」。就是说虽然是剎那剎那生灭,但是你曾经在生命当中所累积的业力,这个地方有它的相续性,业果有它的恒常相续性。所以我们在思惟业果,我们刚开始思惟业果要先思惟什么?
  
  宗大师说:思惟业果先思惟业果决定。就是说我现在:我现在眼睛没有毛病,可以看得到东西,这是有善业,有善业的支持;我这两条腿还能够走路,这个绝对不是偶然,这是有善业的支持;我这个人肠胃不好,这也不是偶然,这是有罪业。就是你凡是有安乐的果报出现,就是有善业的力量在支持;你有不可乐的果报出现,就是有罪业的力量在支持:当这个力量消失的时候,这果报就改变。所以当我们观察空性以后,我们也应该知道因果是丝毫不爽,虽然我们的生命是剎那剎那生灭,但是我们所留下的业力,这个是会相续的保存在内心的深处。这个地方,我们在观心的时候要有这个看法。
  
  所以「万法唯识」会给我们一个观念。我们一般人在做事情,有的偏重在结果,这个人怎么样不管,他结果怎么样,结果他成功了、结果他失败了,以成败论英雄。但是,如果诸位有志于菩萨道,你不能有这样的思考,你以成败来决择、来反省自己,我保证你的菩萨道不会持久的。就是一个行菩萨道的人他在观心的时候,他注重他的过程、他的过程。比如我们今天去做一个善法,我们很努力的去做,但结果失败了。其实这个失败,对一般人来说是失败,要以菩萨道来说,你每一点一滴,你内心当中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你内心当中念念跟断恶、修善、度众生的菩提心相应,在整个生灭变异,时间过去以后,你留下来的都是一种善的功能,你增长了你的菩提心,你还是成功的。至于外在的成功失败,那是众生的共业。
  
  所以我们行菩萨道要有一个观念:「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什么叫做成功?诸位可以作一个定义吗?就是你反省你自己:「这件事情你尽心尽力了,就算我做第二次也是如此而已,我没有任何遗憾」,这个事情你就成功了。我们可以作一个思惟: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刚开始是一念心识的投胎,一念;我们离开生命,也是最后一念心识离开,阿赖耶识离开。是不是这样!我们一念心识来、一念心识离开,这个中间的过程就是,你第一念来的时候跟最后一次离开的时候有什么差别?这是关键点。我们什么也没带走,但是你内心的功能是善的增长、还是恶的增长,这是我们比较在乎的。
  
  所以我们为什么受菩萨戒、为什么受菩萨戒?一般的世间人,比如说一般的宗教团体,他们也断恶、修善、度众生,但是他们今天没有发愿,他不能产生一种菩提的功能,他那个断恶、修善、度众生只是一个善法。因为我们今天有菩萨戒体,我们心跟境接触的时候,我们念念之间在回光返照的时候,心境接触戒体现前,内心当中有断恶、修善、度众生的作意现前,这个是最可贵的。我们从这个戒体产生随行,开始去实践,其实慢慢就在加强这个功能,让最初的那个幼苗种子慢慢的增长广大。
  
  所以在「万法唯识」的概念当中,我们要知道其实整个持戒的过程,是假借持戒的行为去增长你内心善良的功能,那是最重要。因为你离开的时候,你世间的成败、人我是非完全没有带走,带走的是你内心的功能,临命终的一念。这个地方就值得我们注意了。这个地方就是我们有正知见,我们知道什么是重要、什么是不重要。
  
  甲二、结示菩萨五德
  
  这一段是总结菩萨的修学纲要,我们根据《瑜伽师地论》把菩萨要成就五德作一个说明:
  
  一者、于诸有情,非有因缘而生亲爱。
  
  这个就是说菩萨的慈悲心不必有任何因缘。我们一般凡夫要生起亲爱,就是你是我的朋友、你要对我好、你是我的眷属,产生亲爱;菩萨的大悲心,他是假借自己内心智慧的止观作意而生起,他不必靠外在的因缘就能够对众生生大悲心。
  
  二者、唯为饶益诸有情故,常处生死忍无量苦。
  
  众生在流转是由于心中的颠倒跟业力,菩萨的智慧打开了以后他还是在流转,他是为了饶益有情,因为他不来流转,佛法的真理就能不流传,但是他为了要利益众生,他忍受生死的痛苦,这个就是赞叹菩萨的慈悲愿力。
  
  三者、于多烦恼难复有情,善能解了调伏方便。
  
  这是菩萨的智慧,他有这种后得智,善巧调伏众生。
  
  四者、于极难解真实义理,能随悟入。
  
  这个是赞叹菩萨的根本真实智慧,他能观察我空、法空的真理。
  
  五者、具不思议大威神力。
  
  这个是赞叹菩萨的福德资粮,他有摄受力。
  
  前面两个是赞叹菩萨的大悲,三、四是赞叹菩萨的智慧,第五个是赞叹菩萨的福德,菩萨有三种功德。
  
  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