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言情阅读 > 单机南北朝 > 第406章 时不我予

第406章 时不我予

第406章 时不我予 (第1/2页)

这个目的,自然就是科举了。
  
  等亲历这个时代后,苏泽才知道为什么在隋唐之前没有形成规模的科举制度。
  
  儒学经学实在是太多太杂了,每家都有自己对典籍的解释,士族门阀通过垄断了对经学的解释权,从而获得了某部经学的最高释经权,建立起家族、门生、故旧的人情网络,完成学术和政治的寡头化。
  
  你就是想要以科举取士,你考哪一门经学?用谁家的经学注解?用了某一家的经学注解,不就意味着这家的子弟都能轻易的得官?那还不如从门阀中选拔人才呢。
  
  苏泽也曾经想过在崇文阁内进行考试选拔人才,但是他几次来到崇文阁和学子们讨论经学,基本上每家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同一段先贤的语录都能解释出完全相反的两个意思,这样的情况下一份考卷如何让人服众?
  
  苏泽不由的感慨,应试教育对这个时代疑似有些太先进了。
  
  也对,应试教育首先需要一本教材,连统一的教材都没有,还怎么出卷子?
  
  在进行科举制度之前,还需要完成一个前置的工作,就是确定官方的学术经典。
  
  屏退了左右之后,苏泽留下了祁泰和王思政。
  
  苏泽对着祁泰说道:
  
  “刊订《孝经》是崇文阁的重要工作,祁公不吝啬家学,有古君子之风,所以本郡公想要将官注孝敬的工作交给您来主持。”
  
  祁泰听到苏泽这句话,激动到全身都颤抖起来。
  
  官注,就是官方作注,能主持这项工作不仅仅意味着青史留名,还意味着自己家族的学术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孝经》的官方解释。
  
  祁泰毕竟凉州学术家族走出来的人,对于这样的诱惑又如何不心动。
  
  王思政的呼吸也急促起来。
  
  苏泽又说道:
  
  “我准备在崇文阁设置‘孝悌廉义科’,以《孝经》和《孝经官注》为出题考核,今后崇文阁学子要结业外任,必须要通过这门考核。”
  
  本来苏泽还以为要解释一番的,祁泰和王思政异口同声的说道:
  
  “郡公此举,不就是南朝的五馆制度?”
  
  苏泽点点头,科举制的滥觞确实是萧衍设置的五馆制度。
  
  这位菩萨皇帝,在登基之初确实是做了一些成绩的。
  
  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朝设立招收寒门弟子的五馆,学生叫做生员,免学费,食宿全由国家供给。生员只要能精通其中一部经书,经过考试后都可以录取进入官吏队伍。
  
  其实这种考试和隋唐的全民科举还不是一回事,更类似于汉代太学那种通过性考试授官的制度,但是对比于只论门第授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经不知道先进到哪里去了。
  
  苏泽这套方法,其实和萧衍的思路也差不多,只是他目前只靠《孝经》,从法统上可以追溯到汉代的举孝廉。
  
  其实对于选拔性考试来说,无论考什么都不太重要。
  
  后世唐重诗歌,宋重策论,明清重八股,就是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读书人卷,考到最后,甚至连四书五经的内容都出完了,要通过硬凑来断章取义出题。
  
  科举制度的先进之处从来都不是它的考试方式,谁能说熟读经书的人就能够治理好地方的?
  
  如果从治理地方的能力,那些高门子弟有家族传承,懂得官场明里暗里的规则,本身还不像是寒门子弟那么缺钱,不是更好的选择?
  
  科举制度的先进之处,就只有“公平”两个字。
  
  有了公平这两个字,寒门才有了奋斗的动力,为了能够一举登科而皓首穷经,将这些地方精英匡在体制内外,不会成为离散的反对势力。
  
  有了公平这两个字,才能让阶层流动起来,饶是你四世三公又如何,子弟如果考不上科举,子弟也只能做个被人看不起的荫官,才不会出现世家大族同气连枝,尔朱荣在河阴之变杀了千人,也无法斩断这些高门大族互相勾连的枝蔓。
  
  所以考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考试这种选拔方式,将人才筛选出来最重要。
  
  选拔出来的人才不懂政务也没关系,能读书的人也能够学习,这样的竞争下脱颖而出的人才,总要好过血脉出身就决定一切的世界强。
  
  从崇文阁返回后,苏泽又召集了幕府议事。
  
  “最新的消息,尔朱荣在河阴诛杀群臣后,派遣贺拔胜守函谷关。”
  
  苏亮闻言说道:
  
  “郡公,尔朱荣要去河北了。”
  
  苏泽点点头,关中和洛阳之间,有这样几个势力板块和关隘。
  
  出关中最重要的就是险关就是潼关了,有山川黄河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